logo
Share on Google+

母親們在夏天是如何抵抗蚊子叮咬的? 

11/30 上午 anting 在婚禮交流

夏季來臨,蚊蟲增多。如何防止蚊蟲叮咬就成了當務之急。由於自己的特殊原因,她更容易被蚊子叮咬。因此,對於孕媽咪要特別加以防護。為什么懷孕的咪咪更容易被蚊子叮咬?怎樣才能避免蚊子叮咬?母嬰小編帶您一起了解。
蚊蟲叮咬
一、孕婦最有可能在夏天叮咬蚊子。
孕婦被蚊子叮咬的可能性是非孕婦的兩倍。這是因為女性在懷孕期間是呼出的氣體含有多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因此成為瘧疾蚊子叮咬。此外,孕婦體溫較高,出汗也多,是皮膚細菌滋生的良好基地。這兩個原因使孕婦比其他婦女更易惹蚊子“光顧”。孕婦在妊娠後期呼氣量比非妊娠婦女大21%,呼出的潮濕氣體與二氧化碳對蚊子具有相當的吸引力。此外,和沒有懷孕的女性相比,孕婦的腹部溫度要高0.7倍,而體溫越高,皮膚表面的揮發性物質就越多,這種由皮膚細菌產生的化學信號極易被蚊子嗅到而成為叮咬目標。
二、不要這樣做,否則更招蚊子
在佛羅裏達州的蓋恩斯維爾實驗室,伯尼爾發現人體排放的二氧化碳、汗液中的乳酸、香水、發油和除臭劑以及其他氣味會刺激蚊子,黑色衣服也會吸引蚊子。此外,Bernier還發現,人體皮膚表面的一些化學物質對蚊子是有攻擊性的,但Bernier沒有具體說明它們是什么。蚊蟲叮咬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體味。另外,蚊子本身也有自己的“喜惡”。
1、  穿衣打扮不當,會招來蚊子。
蚊子怕光但又不喜歡光線太暗,最喜歡在弱光環境下叮咬人。白天,當人們穿著深色衣服時,反射的光線就比較暗,恰恰投蚊子所好。此外,蚊子喜歡咬人的體溫高,而且深色的衣服有很強的吸熱能力。幾種因素相加,使得深色衣服的“誘蚊指數”大漲。人們常認為黑色衣服最招蚊子,其實身著深色斜紋牛仔褲反而最容易被蚊子叮咬。
2、香水發膠面霜招惹蚊子
病情分析:蚊子叮人是有選擇的,能為蚊子帶來豐富膽固醇和維生素B的人最受蚊子青睞。蚊子利用氣味從人群中發現適合它們胃口的對象。膽固醇和維生素這兩種物質是蚊子等昆蟲生存所必需而它們自己又不能產生的營養。
化妝裝扮過分,也會挨蚊子咬。使用香水、發膠、面霜等帶花香味的化妝品,被蚊子叮咬的幾率會增加。人們相信大多數化妝品含有吸引蚊子的化學物質。所以化了妝的人比素面朝天者更受蚊子“追捧”。◆ 3、大多數化妝品中都含有硬脂酸(脂肪酸的一種),所以化妝的人比不化妝的人更受蚊子“歡迎”。至於一個人的膽固醇水平,它不會影響蚊子的判斷,除非有足夠的膽固醇儲存在皮膚附近。同時,夏季沐浴時不應使用太濃的香皂和沐浴香皂。  當然,也有一些氣味是蚊子所討厭的,月桂葉、檸檬草油、香茅、大蒜和香葉醇的氣味會使蚊子退避三舍。
3、驅蚊水不宜和防曬霜共用。
對於容易挨蚊子咬的人來說,驅蚊水無疑是救命稻草。但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驅蚊水的功效呢?,驅蚊水不宜和防曬霜以及其他香水混用。因為驅蚊水的成分重要是驅蚊胺和酒精,混用會下降甚至完整抵消驅蚊後果。
一些女士既怕被蚊子叮咬又怕被太陽曬黑,索性每天出門前把驅蚊水和防曬霜往裸露的皮膚上各塗一遍。這樣不僅下降了驅蚊的效果,在高暖天色下,其中的成分更可能發生化學反映,造成皮膚炎症。
專家提示:
孕婦盡量不要使用蚊香等驅蚊化學品,最好不要使用風油精華或提神油,因為風油精華或冰片在提神油刺激孕婦時可能導致早產。孕媽媽被蚊子叮咬後,可抹一點苯海拉明藥膏或爐甘石藥膏,一般幾日就可消腫。
三、這樣做和蚊子說拜拜
1、避免去蚊子多的地方
2、運動後應盡快洗澡,保持皮膚清爽。天熱流汗多,要及時用紙巾、毛巾擦去汗液。
3、如果日常活動場所內的蚊子較多,應身著長袖衣服。不是因為許多層布,蚊子不能用口針進入血液。實際上,蚊子的口針十分尖利,連牛皮和厚牛仔褲都能穿透,夏天穿的衣服根本不堪一“叮”。衣服的功能主要是隱藏皮膚分泌物如汗液的氣味,使蚊子無法追蹤。
4、招術二:戶外運動最好穿著白色衣服,因為白色衣服反光能力強,有驅趕蚊子的效果。
5、5. 夏天最好也穿上襪子,不要因嫌熱而不穿襪子,這樣會使汗水氣味快速揮發,把蚊子引來對人體其他部位發起攻擊。穿上吸汗後果好的襪子不僅能有效降低皮膚濕度,還可諱飾氣味。
6、到蚊子多的處所去不宜使用香水等氣味濃烈的化妝品。
7、  還是應用電蚊拍滅蚊,對胎兒來講更安全。
8、如果蚊子多的話,可以用最原始,但是最保險的方法——— 掛蚊帳。
9、傍晚好散步的朋友,可以趁晚上出門散步的時候,點上蚊香啊,這樣到您回家的時候,就既沒有蚊子而又沒有蚊香的氣味了。
溫馨提示母親和孩子:要有一個舒適的夏天,懷孕的咪咪一定要做好預防蚊子叮咬的工作。

動態語錄:常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常相知。很高興我加入了婚禮情報!

送禮物給我 私訊給我 我的名片 收藏本文 檢舉

上一則下一則    第 1 頁 每頁50筆/ 共0 筆
會員條款社群規範討論區目錄廣告刊登廠商澄清隱私權聲明意見與反應